讀取中請稍後...
般若燈論中論英譯版
第一偈

若我是陰相,

即是起盡法;

我若異諸陰,

是則非陰相。

第一偈

若我是五陰,

我即為生滅;

若我異五陰,

則非五陰相。

第一偈

如果「我」即是五蘊,

則「我」有生滅 ;

如果「我」異於五蘊,

則無有五蘊之相。

第二偈

我既無所有,

何處有我所?

無我無我所,

我執得永息。

第二偈

若無有我者,

何得有我所?

滅我我所故,

名得無我智。

第二偈

既然「我」不存在,

怎麼會有「屬於我所有之物」?

因為「我」、「我所」的止息,

所以,無我所執,亦無我執。

第三偈

得無我我所,

不見法起滅;

無我我所故,

彼見亦非見。

第三偈

得無我智者,

是則名實觀;

得無我智者,

是人為希有。

第三偈

無我所執亦無我執者,

此人不可得。

如果健吾我所值、無我執者,

此人一無所見。

第四偈

得盡我我所,

亦盡內外入,

及盡彼諸取,

取盡則生盡。

第四偈

內外我我所,

盡滅無有故,

諸受即為滅,

受滅則身滅。

第四偈

立基於內、外的我執與我所執

在滅盡時,

則「取」亦滅;

由於彼滅的緣故,則「生」亦滅。

第五偈

解脫盡業惑,

彼苦盡解脫;

分別起業惑,

見空滅分別。

第五偈

業煩惱滅故,

名之為解脫,

業煩惱非實,

入空戲論滅。

第五偈

解脫的證得是透過滅除諸業與煩惱 ;

業與煩惱的生起是因為扭曲真實的種種概念分別,

那些概念分別則是源於戲論,

但是於空性中,戲論止息。

第六偈

為彼說有我,

亦說於無我;

諸佛所證法,

不說我無我。

第六偈

諸佛或說我,

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

無我無非我。

第六偈

諸佛宣說「我」,

亦教導「無我」,

但諸佛也教導

「我與無我皆非真實」。

第七偈

為說息言語,

斷彼心境界,

亦無起滅相,

如涅槃法性。

第七偈

諸法實相者,

心行言語斷,

無生亦無滅,

寂滅如涅槃。

第七偈

心識的對象所涵蓋的範圍既已止息,

語言表達的對象也隨之止息。

諸法自性如涅槃,

無生意無滅。

第八偈

一切實不實,

亦實亦不實,

非實非不實,

是名諸佛法。

第八偈

一切實非實,

亦實亦非實,

非實非非實,

是名諸佛法。

第八偈

一切皆是實有,或是一切非實有,

一切既是實有且非實有,

一切既是非非時有亦非時有,

這是佛陀的次第教誡。

第九偈

寂滅無他緣,

戲論不能說,

無異無種種,

是名真實相。

第九偈

自知不隨他,

寂滅無戲論,

無異無分別,

是則名實相。

第九偈

不依靠他人而證得,解脫[自性的束縛],

不為戲論所障蔽,

無歪曲「真實」的概念分別,亦不具有種種不同的意義,

此即「真實」之自性。

第十偈

從緣所起物,

此物非緣體,

亦不離彼緣,

非斷亦非常。

第十偈

若法從緣生,

不即不異因,

是故名實相,

不斷亦不常。

第十偈

當一法依賴一法[以為起因]而存在時,

彼法與彼[因]兩者並非同一,

亦非相異。

因此,彼[因]不斷亦不常。

第十一偈

不一亦不異,

不斷亦不常,

是名諸世尊,

最上甘露法。

第十一偈

不一亦不異,

不常亦不斷,

是名諸世尊,

教化甘露味。

第十一偈

無有單一的目標,亦無有多重的目標 ;

不壞滅,亦非恆常-

這是諸佛世尊

所教導的甘露法。

第十二偈

諸修真實者,

今雖未得果,

將來決定得,

如業不假勤。

第十二偈

第十二偈

第十三偈

諸佛未出世,

聲聞已滅盡,

然有辟支佛,

依寂靜起智。

第十三偈

若佛不出世,

佛法已滅盡,

諸辟支佛智,

從於遠離生。

第十三偈

雖然諸佛不出世,

諸聲聞乘者也消失,

但是諸辟支佛的智慧,

將會無依而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