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請稍後...
《中阿含經》七法品(四)水喻經《增壹阿含經》等法品第三十九(三)佛說鹹水喻經
作者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作者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作者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說法處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佛說法處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佛說法處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佛說七種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七水人。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為七?


“或有一人,常臥水中;


“或複有人,出水還沒;


“或複有人,出水而住;


“或複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


“或複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


“或複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


“或複有人,出水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人。


佛說七種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七事水喻,人亦如是。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彼云何七事水喻,而似人?


“猶如有人,沒在水底;


“如復有人,暫出水,還沒;


“如復有人,出水觀看;


“如復有人,出頭而住;


“如復有人,於水中行;


“如復有人,出水而欲到彼岸;


“如復有人,已到彼岸。


佛說七種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與汝等說水喻七事,諦聽諦思念之,我當說。。


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聞教。


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水喻七事?


“若人沒於水;


“從水出頭,復還沒水;


“或出頭,遍觀四方;


“或出頭,不復沒水;


“或有人欲行出水;


“或有人欲至彼岸;


“或有人已至彼岸,淨志得立彼岸。


七種趣向

“如是,我當複為汝說七水喻人。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為七?


“或有人,常臥;


“或複有人,出已還沒;


“或複有人,出已而住;


“或複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


“或複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


“或複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


“或複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 [ 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梵志 。

七種趣向

“是謂,比丘!七事水喻,出現於世。


“彼云何人'沒在水底而不得出'? 於是或有一人, 不善之法遍滿其體 ,當經歷劫數,不可療治。是謂此人'沒在水底'。


“彼何等人'出水還沒'? 或有一人, 信根漸薄, 雖有善法,而不牢固 。彼身、口、意行善,後復身、口、意行不善法,身壞命終,生地獄中。是謂此人'出水還沒'。


“彼何等人'出水觀看'? 於是或有人, 有信善根,身、口、意行, 更不增益其法,自守而住,彼身壞命終,生阿須倫中。是謂此人'出水而觀'。


“彼何等人'出水住者'? 於是或有人, 有信精進, 斷三結使,更不退轉,必至究竟成無上道。是謂此人'出水而住'。


“彼何等人'欲渡水'者? 於是或有人, 信根精進,恆懷慚愧, 斷三結使,淫、怒、痴薄,來至此世,而斷苦際。是謂此人'欲渡水'者。


“彼何等人'欲至彼岸'? 或有人,信根精進, 斷下五結, 成阿那含,即彼般涅槃,更不來此世,是謂此人'欲至彼岸者'也。


“何等人'已至彼岸'者? 於是或有一人,信根精進,而懷慚愧, 盡有漏,成無漏,於現法中而自娛樂;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於此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是謂此人'已渡彼岸'者也。

七種趣向

“ 彼云何人'沒溺於水'?或有一人, 以不善法,盡纏裹身,純罪熟,至地獄一劫受罪,不可療治。是謂此人常沒溺於水。是謂初'入水沒溺'。


“ 彼云何人'出頭還沒入水'?或有一人作是沒溺:有信於善法、懷慚愧,求其方便,於諸善法皆懷慚愧,彼出於水,還沒溺水。是謂二人'沒溺於水'。


“ 彼云何人'出水,遍觀四方'?或有一人出水: 彼有信於善法、有慚愧心、有勇猛意,於諸不善法皆有慚愧,彼出水上,不復沒溺於水。此諸賢!是謂三人'喻彼出水'。


“ 彼云何人'出水住'?或有一人作是出水:有信於善法、有慚愧、有精進,於諸善法皆懷慚愧。 彼於三結使盡,成須陀洹而不退轉,必當還所獲。是謂四人喻'彼出水住'。


“ 彼云何人'出水,欲至彼岸'?或有一人作如是出水:彼有信於善法、有慚愧、有勇猛意,於諸善法悉懷慚愧, 彼盡三結使,貪欲、瞋恚、愚癡薄,成斯陀含,來至此間而盡苦本。是謂彼人喻'彼水欲至彼岸'。


“ 云何彼人'已至彼岸'?或有一人便出水,有信於善法、有慚愧、有勇猛意,於諸善法皆懷慚愧, 彼便盡五下分結,成阿那含,於彼般涅槃,不復來至此間。是謂六人喻'彼出水已,至彼岸'。


“ 彼云何人'已至彼岸,淨志得立彼岸'?或有一人而出水上,有信於善法、有慚愧、有勇猛意,於諸善法皆懷慚愧;或有一人, 盡有漏,成無漏,念解脫、智慧解脫,於現法中,疾得證通而自娛樂,盡生死源。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母胎。是謂彼人喻'彼水已,立彼出岸'。

以七種處水人,比喻三種凡夫、四種四果聖賢。

“此七水喻人,我略說也。如上所說、如上施設。汝知何義?何所分別?有何因緣?”


時,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以七種處水人,比喻三種凡夫、四種四果聖賢。

“是謂,比丘!有此七人水喻,向汝等說。諸佛世尊所應修行接度人民,今已施行。當在閒居靜處,若在樹下,當念坐禪,勿起懈怠。此是我之教誨。”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七種處水人,比喻三種凡夫、四種四果聖賢。

“如是,比丘!此七人,我今與汝等,說七人喻水。諸世尊與諸聲聞所應當說,有大慈,欲使獲安隱,皆使得度,所謂閒居處、樹下、空處露坐,汝等坐禪,勿有懈怠;今不精勤後備有悔。是謂我所教勅。”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七種處水人,比喻三種凡夫、四種四果聖賢。

佛言: “云何有人'常臥'?謂: 或有人,為不善法之所覆蓋,染污所染,受惡法報,造生死本。是謂有人'常臥',猶人沒溺,臥於水中,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初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還沒'? 謂人既出, 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 失信不固,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而不堅固。是謂'有人出已還沒',猶人溺水,既出還沒,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二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 謂人既出, 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 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 堅固不失。是謂有人'出已而住',猶人溺水,出已而住,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三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 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 三結便盡,謂身見、戒取、疑。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便得苦際。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四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 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 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見, 三結便盡,謂身見、戒取、疑。三結已盡,淫、怒、痴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便得苦際。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五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 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見, 五下分結盡,謂貪欲、瞋恚、身見、戒取、疑。 五下分結盡已,生於彼間,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六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云何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梵志? 謂人既出,得信善法,持戒、布施、多聞、智慧,修習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習、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梵志',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渡,渡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人,我說彼人亦復如是。是謂第七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


“我向所言,當為汝說七水人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七種處水人,比喻三種凡夫、四種四果聖賢。
以七種處水人,比喻三種凡夫、四種四果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