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譯本 | 呂澂譯本 | 韓鏡清譯本 | 何歡歡譯本 |
論名 rgya gar skad du/ hetu tsakra 1-ha maru-1 / / bod skad du/ gtan tshigs kyi 'khor lo gtan la dbab pa/ / 1. D, C, B: hamārtha. | 論名 因輪决擇論 梵云Hetu-cakra-hamara. 藏云Gtan-tshigs-kyi hkhor-lo gtan-la dhab-pa. | 論名 因相輪抉擇 | 論名 【序】梵语(题名)“因轮鼓”;藏语(题名)“因轮抉择”。 |
敬礼 'jam dpal gzhon nur gyur pa la phyag 'tshal lo/ / | 敬礼 敬禮妙吉祥童子。 | 敬礼 敬禮童相曼殊室利 | 敬礼 礼敬文殊师利童子! |
第1頌 'khrul pa'i dra ba 'joms mdzad pa'i/ / thams cad mkhyen la phyag 'tshal nas/ / gtan tshigs tshul gsum 1-'khor lo-1 yi/ / gtan la dbab pa bshad par bya/ / [1] 1. N, P, G: kho bo. | 第1頌 敬禮一切智 滅裂過網者, 因法三相輪 决擇今當說。(一) 呂注:此頌敘歸敬緣起。因三相輪决擇,是論異名,可知論文詳三相也。 | 第1頌 敬禮一切智,能破錯亂網。 因相三相輪,當說彼抉擇。 | 第1頌 【第1颂】礼敬摧毁过错之罗网的一切智者;(下面)解释“因三相轮之抉择”。 |
第2、3頌 rjes su dpag par bya ba la/ / yod dang med dang gnyis ka yi/ / yod pa la ni yang dag ste/ / med dang gnyis ka ma grub yin/ / [2] the tshom gnyis te ma grub ba bzhi-1/ / ma grub sbyar ba de bzhin du/ / [3] 1. D, C, P, N, G, B: bzhin. | 第2、3頌 謂於所比法 有無、及俱二, 惟有是正因,無俱皆不成。(二) 若彼二猶豫,合不成,悉爾。 呂注:此一頌半决擇因之初相,是宗法輪。所比中有,乃爲宗法。若無,若半有無,若有無猶豫,若半猶豫半無,皆是不成因過。所比中無爲過者,兩俱隨一不成。猶豫爲過者,猶豫所依不成。俱亦爲過者,奘師傳譯因之初相應徧是宗法也。 | 第2、3頌 於所比知中,有、無及俱二; 有中為正確,無、俱不成就。 二疑為不成,隨應不成是。 | 第2、3頌 【第2颂】(因)“有”(存在)、“无”(不存在)、“俱二”(既存在又不存在)于所推理对象中;“有”是正确的(因),“无”和“俱二”是不成立的(因)。 【第3颂】犹豫两种,不成立四种;如此构成“不成(因)”。 |
第4頌 mthun pa'i phyogs la yod pa dang/ / med pa de bzhin gnyis ka dang/ / mi mthun phyogs la de bzhin no/ / gsum la rnam pa gsum yin-1 ste/ / [4] 1. D, C, B: gsum. | 第4頌 又於同品有、無,及彼俱二,(三) 異品亦復然,三者各三相。 呂注:此决擇因後二相,先立同品異品二輪。於同異品者,以宗法相對而言。同品中三,異品亦三,三各重列三相,疊以爲輪,如圖一二也 | 第4頌 同品中為有、無及如是俱, 異品中如是,三中各三相。 | 第4頌 【第4颂】(因)同样“有”、“无”、“俱二”于“同品”中;于“异品”中也如此;三种(情况)各是三次。 |
第5頌 steng 'og gnyis la yang dag go/ / logs la 'gal ba gnyis yin te/ / zur bzhi thun mong ma nges yin-1/ / dbus na thun mong ma yin pa'o/ / [5] 1. D, C, B: bzhin. | 第5頌 上下二正因,兩邊二相違,(四) 四隅共不定,中央乃不共。 呂注:次合同異二輪成九句因,决擇真似。上下方位,如圖三可知。 | 第5頌 上下二中實,四角共不定, 於中間非共。 | 第5頌 【第5颂】上、下两正(因),(两)边是两相违(因),四角是共不定(因),中间是不共(不定因)。 |
第6、7頌 gzhal bya byas dang mi rtag dang-1/ / byas dang mnyan bya rtsol byung dang / / mi rtag rtsol byung 2-lus can min-2/ / 3-dgu po 'di ni rtag sogs la'o/ /-3 [6] rtag dang mi rtag rtsol byung dang / / rtag-4 dang rtag dang rtag pa dang / / rtsol byung min dang mi rtag dang-5/ / rtag pa la ni sgrub pa bkod/ / [7] 1. G: ins. mi rtag dang. 2. P, N, G: lus mi rtag. 3. D, C, P, N, G, B: om. 4. N: rtsol. 5. P, N, G: rtag. | 第6、7頌 所量、作、無常、所作、聞、勤發、(五) 無常、勤、無觸。成常、無常、勤、 常、恒、及久住、非勤、無常、常。(六) 呂注:原譯第六頌有五句,今刪正。初三句舉九宗法,後三句舉九所立,如次相成,以見因於同異品有無也。合釋上九句因,見圖四,即原譯附圖也。 | 第6、7頌 | 第6、7頌 【第6颂】1认识对象、2被作成、3无常,4被作成、5被听闻、6人造,7无常、8人造、9无触感;这九种因用于(证明)恒常等。 【第7颂】1恒常、2无常、3人造,4恒常、5恒常、6恒常,7非人造、8无常、9恒常;确立证明。 |
第8、9頌 steng 'og mi mthun logs dang sbyar/ / yang dag gtan tshigs gnyis yin no/ / logs dang mi mthun steng 'og sbyar/ / 'gal ba'i gtan tshigs gnyis yin no/ / [8] zur bzhi 1-thad dang-1 snol mar sbyar/ / thun mong ma nges rnam pa bzhi/ / logs gnyis thad kar sbyar bas na-2/ / thun mong ma yin ma nges pa'o/ / [9] 1. D, C: tha dad. 2. P, N, G: ni. | 第8、9頌 上下合異邊,是爲二正因。 邊合異上下,是二相違因。(七) 四隅互異合,共不定四類。 兩邊直相合,乃不共不定。(八) 呂注:二頌釋同異品輪推移配合,所以成九句也。轉異品輪,左右兩邊與同品輪上下合,則成九句中二正因。上下與同品輪兩邊合,則成九句中二相違。兩輪四隅異位相合,則爲四共不定。中央直相疊合,則不共不定也。按圖一二三可知。 | 第8、9頌 隨應邊異品,為二正因相, 隨邊異上下,為二相違因, 隨四角交叉,四種共不定, 隨應對二邊,為不共不定。 | 第8、9頌 【第8颂】结合(同品轮[1]的)上、下( sa、±sa)与异(品轮的两)边(-vi、-vi),是两正因(2 sa-vi;8±sa-vi);结合(同品轮)的边(-sa、-sa)与异(品轮的)上、下( vi、±vi),是两相违因(4-sa-sa;6-sa±vi)。 【第9颂】(同品轮和异品轮)各自的四角( sa sa±sa±sa、 vi±vi vi±vi)相互结合,(是)四共不定(因)(1 sa vi;3 sa±vi;7±sa vi;9±sa±vi);(同品轮和异品轮)两边直接结合(-sa;vi),(是)不共不定(因)(5-sa-vi)。 [1] 第8、9颂中的“同品轮”、“异品轮”均为“0度位”,即图示II、III。 |
第10、11頌 gtan tshigs 'khrul 'khor rnam dgu yis-1/ / 2-dpe yi-2 rnam pa 'di lta ste/ / nam mkha' bum dang bum mkha' dang / / bum pa log dang nam mkha' bzhin/ / [10] mkha' dang bum pa 3-mkha' bum glog-3/ / klog dang na ma mkha' bum bzhin dang / / bum dang klog dang mkha' bzhin dang / / nam mkha' rdul phran las bum bzhin/ / [11] 1. P, N, G: yi. 2. P, N, G: de'i. 3. D, C, B: glog bzhin dang; P, N, G: mkha' bum dang. | 第10、11頌 設因有九故,喻相乃如是, 空瓶、及瓶空,如瓶與電空。(九) 空瓶、空瓶電、如電空與瓶, 及瓶電與空、空微與業瓶。(一〇) 呂注:二頌釋九句因同異喻也。原譯第十頌首句缺電字,今補正。九句第五不共,不舉喻。餘句配合,具如圖四。 | 第10、11頌 九幻輪因相,喻行相如是, 如空、瓶;瓶、空;如瓶、電、虛空; 如虛空、瓶、電;如電、虛空、瓶; 如瓶、電、虛空;如空、微、業、瓶。 | 第10、11頌 【第10颂】由于因轮有九项,譬喻的类别如下:1虚空、瓶,2瓶、虚空,3瓶、闪电、虚空。 【第11颂】4虚空、瓶,6虚空、瓶、闪电,7闪电、虚空、瓶,8瓶、闪电、虚空,9虚空、极微、动作、瓶。 |
第12頌 de ni nges pa'i dbang byas yin/ / the tshom za ba'i lugs la ni/ / yod dang med dang yod med dang / / phyogs gcig mtha' dag sbyor-1 bas so/ / 1. P, N, G: sbyar. | 第12頌 此依决定作,猶豫方便中 亦得有無俱,一分等相合。(一一) 呂注:例釋同異九句中得有猶豫全分等作法也,後二相猶豫等過,法稱因明特詳言之,見《正理一渧注》(佛教文庫本一五一頁下)。 | 第12頌 乃約義決定,於懷疑理中, 有及無、有無,皆隨應一分。 | 第12頌 【何】【第12颂】这是确定的所作;由于的情况下,需部分或全部应用“有”、“无”、“(俱)有无”。 |
跋 phyogs chos dgu'i-1 'khor lo-2 slob dpon phyogs kyi glang pos mdzad pa rdzogs so// // za hor gyi-3 mkhas pa bo dhi satwa dang/ dge slong 4-dharma ālokas-4 bsgyur cing zhus te gtan la phab pa'o// // 1. P, N, G: dgu yis. 2. P, N, G: ins. ni/ /. 3. P, N, G: om. gyi. 4. P, N, G: dhar ma asho kas. | 跋 九宗法輪,規範師域龍造。 呂注:文末題號九宗法輪,又爲本論異名。 | 跋 九宗法輪,論師大域龍造訖。 薩霍堪布菩提薩埵及法無憂翻譯、校正及刊定。 | 跋 【跋】《九宗法轮》由轨范师方象所著。扎霍尔的智者菩提和比丘法光翻译并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