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請稍後...
藏譯本呂澂譯本韓鏡清譯本何歡歡譯本
論名

rgya gar skad du/ hetu tsakra 1-ha maru-1 / /

bod skad du/ gtan tshigs kyi 'khor lo gtan la dbab pa/ /

1. D, C, B: hamārtha.


論名

因輪决擇論


梵云Hetu-cakra-hamara.

藏云Gtan-tshigs-kyi hkhor-lo gtan-la dhab-pa.

論名

因相輪抉擇

論名

【序】梵语(题名)“因轮鼓”;藏语(题名)“因轮抉择”。

敬礼

'jam dpal gzhon nur gyur pa la phyag 'tshal lo/ /

敬礼

敬禮妙吉祥童子。


敬礼

敬禮童相曼殊室利


敬礼

礼敬文殊师利童子!

第1頌

'khrul pa'i dra ba 'joms mdzad pa'i/ /

thams cad mkhyen la phyag 'tshal nas/ /

gtan tshigs tshul gsum 1-'khor lo-1 yi/ /

gtan la dbab pa bshad par bya/ / [1]

1. N, P, G: kho bo.


第1頌

  敬禮一切智 滅裂過網者,

  因法三相輪 决擇今當說。(一)

呂注:此頌敘歸敬緣起。因三相輪决擇,是論異名,可知論文詳三相也。


第1頌

  敬禮一切智,能破錯亂網。

  因相三相輪,當說彼抉擇。


第1頌

【第1颂】礼敬摧毁过错之罗网的一切智者;(下面)解释“因三相轮之抉择”。

第2、3頌

rjes su dpag par bya ba la/ /

yod dang med dang gnyis ka yi/ /

yod pa la ni yang dag ste/ /

med dang gnyis ka ma grub yin/ / [2]

the tshom gnyis te ma grub ba bzhi-1/ /

ma grub sbyar ba de bzhin du/ / [3]

1. D, C, P, N, G, B: bzhin.


第2、3頌

  謂於所比法 有無、及俱二,

  惟有是正因,無俱皆不成。(二)

  若彼二猶豫,合不成,悉爾。

呂注:此一頌半决擇因之初相,是宗法輪。所比中有,乃爲宗法。若無,若半有無,若有無猶豫,若半猶豫半無,皆是不成因過。所比中無爲過者,兩俱隨一不成。猶豫爲過者,猶豫所依不成。俱亦爲過者,奘師傳譯因之初相應徧是宗法也。


第2、3頌

  於所比知中,有、無及俱二;

  有中為正確,無、俱不成就。

  二疑為不成,隨應不成是。


第2、3頌

【第2颂】(因)“有”(存在)、“无”(不存在)、“俱二”(既存在又不存在)于所推理对象中;“有”是正确的(因),“无”和“俱二”是不成立的(因)。

【第3颂】犹豫两种,不成立四种;如此构成“不成(因)”。

第4頌

mthun pa'i phyogs la yod pa dang/ /

med pa de bzhin gnyis ka dang/ /

mi mthun phyogs la de bzhin no/ /

gsum la rnam pa gsum yin-1 ste/ / [4]

1. D, C, B: gsum.


第4頌

  又於同品有、無,及彼俱二,(三)

  異品亦復然,三者各三相。

呂注:此决擇因後二相,先立同品異品二輪。於同異品者,以宗法相對而言。同品中三,異品亦三,三各重列三相,疊以爲輪,如圖一二也


第4頌

  同品中為有、無及如是俱,

  異品中如是,三中各三相。


第4頌

【第4颂】(因)同样“有”、“无”、“俱二”于“同品”中;于“异品”中也如此;三种(情况)各是三次。

第5頌

steng 'og gnyis la yang dag go/ /

logs la 'gal ba gnyis yin te/ /

zur bzhi thun mong ma nges yin-1/ /

dbus na thun mong ma yin pa'o/ / [5]

1. D, C, B: bzhin.


第5頌

  上下二正因,兩邊二相違,(四)

  四隅共不定,中央乃不共。

呂注:次合同異二輪成九句因,决擇真似。上下方位,如圖三可知。


第5頌

  上下二中實,四角共不定,

  於中間非共。 


第5頌

【第5颂】上、下两正(因),(两)边是两相违(因),四角是共不定(因),中间是不共(不定因)。

第6、7頌

gzhal bya byas dang mi rtag dang-1/ /

byas dang mnyan bya rtsol byung dang / /

mi rtag rtsol byung 2-lus can min-2/ /

3-dgu po 'di ni rtag sogs la'o/ /-3 [6]

rtag dang mi rtag rtsol byung dang / /

rtag-4 dang rtag dang rtag pa dang / /

rtsol byung min dang mi rtag dang-5/ /

rtag pa la ni sgrub pa bkod/ / [7]

1. G: ins. mi rtag dang. 2. P, N, G: lus mi rtag. 3. D, C, P, N, G, B: om. 4. N: rtsol. 5. P, N, G: rtag.



第6、7頌

  所量、作、無常、所作、聞、勤發、(五)

  無常、勤、無觸。成常、無常、勤、

  常、恒、及久住、非勤、無常、常。(六)

呂注:原譯第六頌有五句,今刪正。初三句舉九宗法,後三句舉九所立,如次相成,以見因於同異品有無也。合釋上九句因,見圖四,即原譯附圖也。


第6、7頌

  所量、作、無常、所作、聞、勤生、

  無常、勤、無體。常、無常、勤生、

  恒[1]、常及堅牢[2]、非勤、遷[3]、不變[4]

  安排能立此。

[1] “恒”即九句因第四句之宗法“常”。

[2] “堅牢”即九句因第六句之宗法“常”。

[3] “遷”即九句因第八句之宗法“無常”。

[4] “不變”即九句因第九句之宗法“常”。

第6、7頌

【第6颂】1认识对象、2被作成、3无常,4被作成、5被听闻、6人造,7无常、8人造、9无触感;这九种因用于(证明)恒常等。 

【第7颂】1恒常、2无常、3人造,4恒常、5恒常、6恒常,7非人造、8无常、9恒常;确立证明。

第8、9頌

steng 'og mi mthun logs dang sbyar/ /

yang dag gtan tshigs gnyis yin no/ /

logs dang mi mthun steng 'og sbyar/ /

'gal ba'i gtan tshigs gnyis yin no/ / [8]

zur bzhi 1-thad dang-1 snol mar sbyar/ /

thun mong ma nges rnam pa bzhi/ /

logs gnyis thad kar sbyar bas na-2/ /

thun mong ma yin ma nges pa'o/ / [9]

1. D, C: tha dad. 2. P, N, G: ni.


第8、9頌

  上下合異邊,是爲二正因。

  邊合異上下,是二相違因。(七)

  四隅互異合,共不定四類。

  兩邊直相合,乃不共不定。(八)

呂注:二頌釋同異品輪推移配合,所以成九句也。轉異品輪,左右兩邊與同品輪上下合,則成九句中二正因。上下與同品輪兩邊合,則成九句中二相違。兩輪四隅異位相合,則爲四共不定。中央直相疊合,則不共不定也。按圖一二三可知。

第8、9頌

  隨應邊異品,為二正因相,

  隨邊異上下,為二相違因,

  隨四角交叉,四種共不定,

  隨應對二邊,為不共不定。

第8、9頌

【第8颂】结合(同品轮[1]的)上、下( sa±sa)与异(品轮的两)边(-vi-vi),是两正因(2 sa-vi8±sa-vi);结合(同品轮)的边(-sa-sa)与异(品轮的)上、下( vi±vi),是两相违因(4-sa-sa6-sa±vi)。

【第9颂】(同品轮和异品轮)各自的四角( sa sa±sa±sa vi±vi vi±vi)相互结合,(是)四共不定(因)(1 sa vi3 sa±vi7±sa vi9±sa±vi);(同品轮和异品轮)两边直接结合(-savi),(是)不共不定(因)(5-sa-vi)。

[1] 89颂中的“同品轮”、“异品轮”均为“0度位”,即图示IIIII

第10、11頌

gtan tshigs 'khrul 'khor rnam dgu yis-1/ /

2-dpe yi-2 rnam pa 'di lta ste/ /

nam mkha' bum dang bum mkha' dang / /

bum pa log dang nam mkha' bzhin/ / [10]

mkha' dang bum pa 3-mkha' bum glog-3/ /

klog dang na ma mkha' bum bzhin dang / /

bum dang klog dang mkha' bzhin dang / /

nam mkha' rdul phran las bum bzhin/ / [11]

1. P, N, G: yi. 2. P, N, G: de'i. 3. D, C, B: glog bzhin dang; P, N, G: mkha' bum dang.

第10、11頌

  設因有九故,喻相乃如是,

  空瓶、及瓶空,如瓶與電空。(九)

  空瓶、空瓶電、如電空與瓶,

  及瓶電與空、空微與業瓶。(一〇)

呂注:二頌釋九句因同異喻也。原譯第十頌首句缺電字,今補正。九句第五不共,不舉喻。餘句配合,具如圖四。

第10、11頌

  九幻輪因相,喻行相如是,

  如空、瓶;瓶、空;如瓶、電、虛空;

  如虛空、瓶、電;如電、虛空、瓶;

  如瓶、電、虛空;如空、微、業、瓶。

第10、11頌

【第10颂】由于因轮有九项,譬喻的类别如下:1虚空、瓶,2瓶、虚空,3瓶、闪电、虚空。

【第11颂】4虚空、瓶,6虚空、瓶、闪电,7闪电、虚空、瓶,8瓶、闪电、虚空,9虚空、极微、动作、瓶。

第12頌

de ni nges pa'i dbang byas yin/ /

the tshom za ba'i lugs la ni/ /

yod dang med dang yod med dang / /

phyogs gcig mtha' dag sbyor-1 bas so/ /

1. P, N, G: sbyar.


第12頌

  此依决定作,猶豫方便中

  亦得有無俱,一分等相合。(一一)

呂注:例釋同異九句中得有猶豫全分等作法也,後二相猶豫等過,法稱因明特詳言之,見《正理一渧注》(佛教文庫本一五一頁下)。


第12頌

  乃約義決定,於懷疑理中,

  有及無、有無,皆隨應一分。


第12頌

【何】【第12颂】这是确定的所作;由于的情况下,需部分或全部应用“有”、“无”、“(俱)有无”。

phyogs chos dgu'i-1 'khor lo-2 slob dpon phyogs kyi glang pos mdzad pa rdzogs so// //

za hor gyi-3 mkhas pa bo dhi satwa dang/ dge slong 4-dharma ālokas-4 bsgyur cing zhus te gtan la phab pa'o// //

1. P, N, G: dgu yis. 2. P, N, G: ins. ni/ /. 3. P, N, G: om. gyi. 4. P, N, G: dhar ma asho kas.


  九宗法輪,規範師域龍造。

呂注:文末題號九宗法輪,又爲本論異名。


  九宗法輪,論師大域龍造訖。

  薩霍堪布菩提薩埵及法無憂翻譯、校正及刊定。


【跋】《九宗法轮》由轨范师方象所著。扎霍尔的智者菩提和比丘法光翻译并审定。